一部中国古籍600多年的海外传奇
发布时间:2023-07-07 09:10:35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姚欣 | 责任编辑:孙灵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外国人怎么看呢?一部有着600多年海外传播经历的中国古籍,给出了答案,它就是《明心宝鉴》,一部现在中国人知之甚少,而在海外仍然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传奇图书。
《明心宝鉴》原辑录者范立本,最早刊行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一部杂糅儒、释、道三家学说,汇集明哲先贤品德修养名言警句,勉学劝善的蒙书。书名中的“明心”取佛教“明心见性”之意,“宝鉴”即“宝镜”,旨在以此书为镜,引导人们时常观照、充盈自己的内心,实现向善的美好人生。
由于具有鲜明的教化作用,加上朗朗上口的特质,《明心宝鉴》出版后很快传播开来,成为明代流行的图书,并曾多次重刊。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该书从清代始刊印寥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明心宝鉴》一经问世就传播域外,风行汉字文化圈600余年不断。汉字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和越南等国家。在明朝,中国作为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沿袭唐宋时期的传统,来自周边国家的遣明使、留学生、游历僧、商人不断。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使他们对中国的典籍非常渴望,有的购买,有的抄录,也有官方及朋友赠送。另外,中国典籍也有通过中国使臣带出去的可能。还有一个传播途径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百姓移民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移动的播种者和中国书籍的传播者。《明心宝鉴》通过上述各种渠道走出了国门,并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落地生根。
已知存世最早的刻本是朝鲜清州本,刊行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书后的跋中写道:“景泰五年甲戌十一月初吉奉直郎清州儒学教授庾得和谨跋”,述及“此书但有唐本,监司闵相国思欲广布,鸠工锓梓”,据此可知在清州本刊刻之前,已有中国版本的《明心宝鉴》传入朝鲜。清州本是依据唐本(中国本)重新刊刻的。此本现存世共3部,两部藏在韩国,一部藏在日本。此后,以清州本为底本的抄略本在朝鲜半岛民间广为流传。现在韩国许多文化或教育网站上,都能看到抄略本《明心宝鉴》的内容。《明心宝鉴》对朝鲜半岛影响深远。在古代,它是当地民众认识儒学的重要读物,也是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时至今日,在韩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有以此书开设的相关课程。现代韩剧中,也经常涉及《明心宝鉴》,如风靡一时的《大长今》《天下女人》《来自星星的你》等。
《明心宝鉴》传入日本的时间,多倾向于室町时代(1394年—1428年),由五山僧人从中国带去的。在日本目前可见的《明心宝鉴》和刻本藏书资料中,多数都来自署名太仓·王衡校订的本子。王衡是万历年间翰林院编修。太仓古属苏州,而苏州又是宋明时期中国重要的出版地和藏书地。《江户时代书林出版书籍目录集成》对和刻本《明心宝鉴》具体的刊行时间有准确的记录,共有20个版本,刊行300多年从未间断,说明《明心宝鉴》在日本社会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此外,在一些日本学者和作家的作品中,也大量引用了《明心宝鉴》上的文句。
《明心宝鉴》最早传入越南的时间尚无考定。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严从简撰写的《殊域周咨录》中,记载了当时安南(越南古称)所购进的书籍中就有《明心宝鉴》。据此推断,最迟在16世纪下半叶,《明心宝鉴》就已经传播到了越南。之后,《明心宝鉴》普遍流传,对越南民族的精神气质及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时代在变,但越南人民对《明心宝鉴》的热爱没有变。时至今日,《明心宝鉴》仍然不断重印出版。
明隆庆元年(1567年)“海禁”解除后,大量说着闽南话的福建华人远赴东南亚经商或打工,《明心宝鉴》成了他们的精神陪伴。1571年,马尼拉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许多西班牙传教士纷至沓来。1588年一位名叫胡安·科沃(中文名高母羡)的天主教道明会传教士到此,与《明心宝鉴》不期而遇,书中中国人的智慧、道德修养、治国理念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决定把这部书翻译成西班牙文。1590年,在当地华人的帮助下,《明心宝鉴》成为第一部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的中国古籍。遗憾的是,1592年,高母羡出使日本,归途中遭遇海难,未能实现到中国的夙愿。1595年,《明心宝鉴》中西文手稿由高母羡同会教友贝纳维德斯带回西班牙敬献给了王储费利佩三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起点和重要的标本。
贝纳维德斯给王储费利佩的信中,开卷这样写道:“道明会将中华大帝国的第一笔财富作为贡品献给殿下。中国人看作真正巨额财富的,不是黄金白银,不是绫罗绸缎,而是书籍和智慧,还有品德及其正确的管理制度……它是中国哲学家诸多格言的汇编,均为德育教材;力图使人顺应天命,引导其走向自然之光揭示给我们的尽善尽美。”这是东西文化交汇之时,西方世界通过《明心宝鉴》对中华文化做出的由衷赞美和评价。
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融,中国许多文化典籍被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成不同的欧洲文字,成为各国了解中国的桥梁。《明心宝鉴》有拉丁文、西班牙文、英文、俄文、德文等多种译本,它们与被翻译成多种西方文字并传入欧洲的《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诗经》《易经》等其他中华经典一道,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为西方启蒙运动注入了东方的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世界意义。
高母羡的《明心宝鉴》中西文手稿一直收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国家图书馆,原手稿羊皮精装,封面烫金,16开,中西文对照,依据手稿里的中文笔迹判断,中文手书者在十人左右。
2023年3月,在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之际,尘封400多年的《明心宝鉴》中西文手稿在中国大陆首次整理出版,特别是书中收录的献给西班牙王储的信函和高母羡对《明心宝鉴》的旁注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为了解中西文化初遇时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此次出版的线装版高母羡《明心宝鉴》中西文手稿,是《明心宝鉴》承载着海外600多年传奇经历和荣耀的完美回归。流传海外数百年不辍的生动故事,背后的神奇力量正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