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遇见美好|一家名为“一声雷”的书店

发布时间:2023-07-10 10:39:40 | 来源:新华出版社 | 作者:何小河 | 责任编辑:孙灵萱

一声雷书店诞生于深圳市坪地,是一个植物环绕的庭院式空间,也是送给坪地人的一件礼物。你可以在这里读书、画画、聊天、喝咖啡,也可以在这里发起你的项目或者活动,给坪地人提供多样的城市生活方式。书店环境清幽自然、充满书香,主营文史艺哲类书籍及儿童绘本,还有众多店主收藏的古旧书籍,其装帧精美,读者可以亲自来翻一翻、摸一摸,感受故纸温暖。书店内设有工作坊,可提供绘画、城市艺术游历、少年创业等特色课程,把书店做成终身学习的社区。

一间开在工厂区的书店

深圳的六月酷热,阳光明晃晃地照得眼睛刺痛,街道上行人稀疏,安静得有点吓人。但一到下班时间,又有另一番景象,穿着蓝色或灰白色工服的工人像鱼群一样从工厂涌出来,挤满了周边的快餐店与路边摊,一顿快餐的费用以元来递增,12、13、14元……一般不会超过15元。他们以飞快的速度解决晚餐后,有班加的就回工厂加班,没班加的就回宿舍玩手机。街道很快又恢复平静。这样的景象构成了坪地的底色。坪地街道,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与惠州的新圩镇、东莞的清溪镇接壤,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它远离市中心,楼盘少得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整个地区工厂林立,按照官方的说法,大约有27万人生活在这里。我的书店就是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用朋友的话说就是“周围都是打螺丝的,突然出现一个书店,感觉还是蛮新奇的”。有好多人一直梦想摆书摊、开书店,或打理一家花店、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小院子,觉得这是人生中一件很美妙而惬意的事。我开书店的故事还得从2022年6月说起,当时得到一个机会可以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拿到坪地七彩人生大厦二楼一个约80平方米的空间,七彩人生在坪地当地算是地标性建筑,设有“七彩人生”的公交站台,在坪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头脑一热就盘了下来。“要不,就做个书店吧。”我都为这个想法吓一跳,要知道,在深圳开一家书店是很奢侈的事。但“文艺癌”一旦犯了,真的是华佗再世也救不了。

说干就干,先做一个市场调研,发现坪地也有几间书店分布在学校周边,但全部是有书店之名无书店之实,都是卖文具、校服、教辅之类的书店。有一次我在一家老牌书店(其实是文具店)看到这样一幕:有个学生在翻教辅书,老板就说我们不是图书馆,图书只能翻看目录不能看里面内容。这番话刷新了我对坪地书店业的认知,我想,坪地需要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店。

“坪地”一声雷

当开书店的想法产生以后,我就决定它一定是服务于坪地社区的书店,它一定是与坪地这个地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起名字时,我想它要与坪地发生点关联。

“坪地平地,平地不平,不平书店,哎哟,天下都不太平了。平地起高楼,高楼书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咋不叫阶梯书店?平地一声雷,一声雷书店,哦,这个有点意思。”后来查了一下,它源于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比喻突发的重大变化或事件,一般指喜事。给人一种出乎意料之感,又有一种顺其自然之感,形成记忆点,就它了。

发给朋友看看:“一声雷,动荡的感觉,会不会太闹了,书店应该要平静、温暖且具文化属性才好。”“好是好,就是有点雷人。”“一声雷,太短暂了,恐不长久,慎用。”“一声雷,一身累,看来你是要操劳过度了。”“要不,搞个活动,雷姓读者进店,一律五折。”被讨论一番后,骨子里玩世不恭的一面被激发出来,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酱油”,越发觉这个名字有趣有料,还请了非著名设计师(自己)设计书店的LOGO。

书店的LOGO由铅笔、书、闪电构成,铅笔代表学习的工具,书籍代表知识与思想,闪电代表能量与速度,雷声由近及远,代表着思想的传播。

书店LOGO

当然,LOGO一发布,就收到朋友的反馈,有人说我是不是被设计师骗了,也有人说像发电站的LOGO。后来,我把这个反馈做成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一声雷书店,一所精神的发电站”。

书店很难通过卖书来赚钱

开书店是一门玄学。如果你开一家餐厅、服装店或者理发店,可能没有人会问为什么。但是如果你开的是一间书店,总会有人问“为什么要开书店?”“被讨论”也是开书店的一项工作,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你会经常听到有一家新书店开业了,或是有一家书店又倒闭了。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书店也常常以悲情的面目示人,书店的倒闭日常常是书店最为“狂欢”的日子,大众也甘愿做“拯救者”的角色。事实上,贩卖书店的苦情没有任何意义。

开店后不久,有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台旧的缝纫机,缝纫机对我来说承载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个裁缝,一个只会做老式衣服的裁缝。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老式衣服慢慢就没人穿了,父亲也就失业了,然后又去修理拖拉机,后来拖拉机也慢慢消失了。他的一生,经历了几次这样辗转的变化。所以我在想,书店的命运很像是一个老父亲的命运,它既会被时代淘汰,也会被时代裹挟着前进。后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纸舞台》的书,做了一个《纸舞台》书店创意联展,我就利用这台老缝纫机布置了一个场景放在书店内。

一旦书店开起来,很多现实问题就来了,比如书从哪里来,书店盈利模式是什么,员工应该怎么培养。作为一个书店新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学习。所幸的是,书店从业者,往往富于热情且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与这些前辈的交流与学习,我与出版社、中盘书商等建立了进书渠道,也在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书店经营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就意识到自己的书店很难通过卖书来赚钱。一是预算有限进不了太多书籍,读者选择有限;二是没有专业选书经验(这个需要长期训练),也就没有办法靠荐书来售书;三是书店的客源较少,且没有办法在短期内累积一定量的读者群;四是深圳这个地方有全国最大最发达的图书馆系统,借阅都十分方便。

在这个不差书的城市,差的就是读书服务了。而且坪地是深圳教育的洼地,虽同属深圳,教育却是天差地别。于是,我就萌生了把书店与教育做一个结合的想法,想把书店做成一所没有边界的学校。

把城市变成书店的第二现场

其实这个想法源于一个群岛大学的教育纪录片《把一个城市变成学校》,讲述的是把24位教育者以学习者的身份放在东京这个陌生的城市,然后在这个城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的社会化学习理念让我产生很大感触。既然城市可以变成学校,那么,书店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起到了丰富城市肌理的作用,为什么书店不能变成一所学校呢?我们开始研发自己的课程体系,第一次就是把何塞·帕隆多的绘本作品《森林里100棵异想天开的树》做成课程,把其中的创意法则提炼出来,让孩子们创造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这种新颖的课程吸引了不少家长的注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慢慢的,我们不满足只做室内课程,在离书店不到1公里的地方刚好有一个湿地公园,书店又策划了“到公园读本书”的公益活动。我们在公园举办读书会,让孩子捡树叶、写甲骨文,把城市变成书店的第二现场。

关于书店的未来

对于实体书店来说,书籍的流通十分重要,但它不一定通过卖买来进行。

在今年三月,书店参加了一个小微书业联合讨论会,其中好人好事SE创始人范志明老师提出一个观念让我感触颇深,他说:“现在图书已经印得太多,我们对书的执念可能会变成对环境的负担。”我希望以后书店可以用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来得到一些图书,同时读者也可不花钱就读到一些好书,这就需要通过捐赠、交换等来促进图书的流通。

关于书店植物记录

到目前为止,书店收到近500本图书捐赠,这些图书读者也是可以无偿借阅的,同时我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捐书行为往往发生在不是太熟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之中,熟人捐书行为基本没有,你说奇不奇怪?或许,未来的书店都是奇奇怪怪的。

最后说一下书店具体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龙岗大道1040号七彩云谷二楼,一声雷书店。

(何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