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爱与被爱的学问

发布时间:2023-07-18 10:17:09 | 来源:新华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灵萱

导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必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因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育的作用,新华出版社特开设“新华文教”专栏,以文字或者视频的形式为读者朋友推荐介绍优质的文化与教育类图书,展示文化大家和教育名家的哲思和魅力,从而帮助读者朋友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解,并从中汲取文化与教育的精华和力量。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与被爱的学问。

对儿童拥有仁爱之心,是一个人的良心,也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对教育付出真情,对儿童付出真爱,儿童是能体会得到的。因为我是父母,我是教师,所以我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给儿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哪怕只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鼓励的姿势、动作、眼神……在父母和教师的生活里虽然有低落有悲伤,但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会有光;在父母和教师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行”和“讨厌”,有的只有“努力”和“快乐”。

教师对儿童的爱犹如父母之爱。鼓励儿童早睡早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文明生活的习惯;每天相互勉励,拒绝快浅碎,深入阅读,独立思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仁爱之心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在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优秀教师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他的人生是道德化的,在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升华儿童的精神追求。

儿童学习生涯里最难忘的老师都是独具人格魅力的老师。这样的教师,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思路清晰,让儿童享受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这样的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懂得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儿童,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了如指掌,对工作热情而自信,能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不会设置蹩脚的笑点,一切都自然和谐,有很多经典语录,融合进教师本人的价值观,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儿童成长。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朱熹的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正可以用来形容相处融洽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眼里要充满爱,充满鼓励和欣赏,和蔼可亲是教师美好教态的注脚,感人肺腑的话语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儿童能感觉到自己被当作人对待,被尊重,被理解,也被引导。

教育要教给儿童终身受用的东西。真正的教育在于自我教育。引导儿童自主发展,要培养儿童的自我反省能力,让儿童清醒地认识自我。引导儿童自主发展,更重要的是激发儿童内心向上的力量,激发儿童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在大千世界中,人类有人类的价值,自然有自然的价值,在人类的发展阶段上,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儿童有儿童的价值,要把成人当成人,把儿童当儿童。

把儿童当儿童,就是要研究儿童,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生长规律来教育儿童。全社会的成年人都负有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都要做儿童成长的保护着、引领者和促进者,做儿童的良师益友,保护儿童身心安全,促进儿童和谐生长,使儿童获得健康发展。

鲁迅先生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解释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并不是放纵。”巴金先生晚年躺在病榻上依然关心着孩子们,他说,他被梦魇所缠绕,是因为“孩子们不能过他们自己的生活”。陶行知先生主张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主张将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

鲁迅、巴金、陶行知……他们火热的心肠、智慧的思考、真诚的呼吁,让人感动,令人警醒,使人禁不住心潮起伏,深长思之。

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解放儿童,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书名:《心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