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宋庆龄
发布时间:2024-01-15 09:45:1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秦文君 | 责任编辑:孙灵萱作者: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我在心里敬仰宋庆龄这个闪光的名字整整60年了。最早认识宋庆龄是因一本杂志——《儿童时代》,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份少儿综合期刊。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刊名,撰写创刊词。杂志面世之后,她多次为杂志题词,前后为它撰写了十多篇文章。
《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秦文君著)近日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七八岁的时候,我的童年生活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邻居家的男孩被《儿童时代》报道了。这男孩长得黑黝黝、矮墩墩的,是弄堂里的淘气包,他在上海淮海中路小学就读,是该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儿童时代》杂志报道淮海中路小学足球队的故事,提到几个小足球队员的名字,其中就有他。
男孩万分自豪,拿了一本杂志给我看。我看后大为感动,觉得这家杂志太棒了,那么贴心,竟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我们儿童的生活,便缠着爸爸为我订杂志。那之后,每次来新的杂志,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来读,常常能找到宋庆龄的名字。那段记忆太深刻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名字。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了解到杂志的创办人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20世纪的伟大女性。从青年时代起她就追随孙中山,献身于伟大的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她勇敢地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在而后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移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事业、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而鞠躬尽瘁,受到人们的无限景仰和爱戴。
宋庆龄的光芒照耀了儿时的我,《儿童时代》成为我的文学启蒙读物,它让我爱上了阅读。后来,我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有了尝试创作的热情。1982年我发表第一部儿童中篇小说,之后不停息,出版《男生贾里全传》等70余部小说,渐渐成长为一个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
2001年,上海筹办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方向是海内外宋庆龄研究的学术成果、儿童读物等。我有幸受邀担任了出版社的首任总编辑。出版社的办公地点最初设在上海陕西北路369号,是那幢有黑色篱笆墙的、有无数故事的宋氏老宅。后因宋氏老宅属于历史保护建筑,难以安装办公所用的电缆和相关设备,出版社搬迁到常熟路157号。那时,给我的办公室,恰巧是宋庆龄当年在中国福利会工作时的办公室。不久,我兼任《儿童时代》总编辑。我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审读了若干研究宋庆龄的书稿,参与过和宋庆龄的事业有关的活动,奇妙的渊源让我越发敬佩这位伟大女性博大的情怀以及贯穿她一生的无畏、坦荡和优雅。
2021年3月,中国和平出版社的林云社长约我书写一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宋庆龄故事,我埋藏在心中的创作激情被点燃了。
在我看来,写作这本仅仅几万字的书是特别隆重的。我推掉了所有杂事,历时一年半沉浸其中。
这本书的写作必须求真求实。和宋庆龄同时代的历史见证人几乎找不到了,要获取翔实而深入的材料,只有参阅大量历史旧照、书籍、研究论文。我像中学生似的把一摞一摞的资料搬出来,研读了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勾勒历史的大轮廓。我还深入宋庆龄创办的机构、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上海市、上海各区县的档案馆发布在各平台的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中国福利会等机构发掘出版的、鲜为人知的“203档案”,也查找上海文史研究馆有关孙中山和宋氏家族的所有文章,竭尽全力去搜集可靠的材料。我查阅、收集的资料十分丰厚,可以写个三卷本,但我又必须警惕某些资料在传播过程中被虚构、被“加戏”,或被误传。我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以郑重的态度对史料进行考证,宁缺毋滥。特别是书中出现的50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涉及的一个个历史事件,我都反复查证,甚至实地考察。比如有一张宋庆龄1913年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后,去波士顿看望弟弟宋子文等人的旧照,合影里还有两个陌生的年轻人,看着和宋庆龄很亲密,但通过各种渠道,都无法得知他俩是谁。后来,我通过上海一个区县的档案馆,核证他们是宋庆龄的表哥牛惠生和表妹牛惠珠。他们的父亲牛尚周,既是宋庆龄的姨父,也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结识孙中山的牵线人——牛尚周曾在电报局任职,有个同事陆皓东正是孙中山的发小和挚友。后来,牛惠生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顶尖的骨科医生,而牛惠珠嫁给了过养默。我特意去上海的华山路看了他们曾经的住处。
这是一个为少年儿童而写的美好的读本,因此我采用了纯净、通透的写法,通过孩子们能理解的叙述,让他们读懂宋庆龄,读懂她经历的时代烟云,彰显这位伟大女性坚定的信仰、不懈的追求、高洁的境界以及她的人格魅力。童年时代的孩子们最想了解宋庆龄什么样的故事?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斟酌,我决定以孩子视角的系列提问确定大纲:她的家在哪里?她的勇气来自哪里?成长的动力是什么?她的友情、亲情、爱情是怎样的?她曾历经多少磨难?她怎样保持大爱的情怀?她为何能一生辉煌成为国之瑰宝,真正做到了少年静美娴雅、中年大义前瞻、晚年高贵致远?我起初尝试用更文艺、华丽的多重叙述的写法讲述宋庆龄的一生,但写了几章之后被摒弃了,我就怕失去本真。于是,我尽力考虑孩子喜欢的风格,用单线、纯净,更为感性的叙述方式来写。
我想,我绝不能将这本书写成扁平化的伟人故事,于是借鉴了小说严丝合缝的手法,在浩瀚的史料长河中采集珍珠,用点面结合、环环相扣的方式,刻画真实而立体的人物,讲述历史事件和社会规则,力图还原被遗忘的许多细节,让区区几万字的书中,蕴含历史长卷,体现时代的特征、社会的肌理、人生的脉络,让史实、人物以及人物关系清晰、洗练,相互映照,经得住小读者的揣摩、提问。
《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终于出版了。宋庆龄为理想奉献自己的一生,她是如此睿智、仁慈、高雅、美丽,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在500多个辛劳的日夜里,用清澈的文笔,轻轻地、崇敬地,致意独特、优雅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