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丨马汝军: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2-01 09:2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马汝军 | 责任编辑:孙灵萱

作者: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活方式为载体,靠家庭的代代相传来实现的。姚任祥老师的《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作为一套讲述中国家庭日常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在新星出版社出版已逾十个年头,十年间更新四个版次,销售三十余万套,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十年之后,又有了这本《家传》。没有《传家》就不会有《家传》,因为后者多是从前者中辑出来的。《传家》出版十周年时,希望能做些纪念的事情,于是与任祥老师商议,把这套四卷大部头《传家》里的叙事文字抽出来,单独做成一本书,任祥老师应允并把它做了出来。因此,如果说《传家》是一本“有用之书”,因为它讲述了中国人该如何精致地生活,那么,《家传》就是本“无用之书”,因为它只是穿插在《传家》里的一段段故事,相比于主体,并无实用性,是本“无用之书”。

谈《家传》,就不可能不谈《传家》。

《传家》是一套母亲写给子女的书。据任祥老师的丈夫姚仁喜先生讲,大女儿去美国上大学之后,任祥真正下了决心要把《传家》出版出来。他说,女儿必须离家上大学时,这位母亲就从美国西岸驾车载着女儿,开始了三天三千英里的路,路途中跟她做离家之前最后的叮咛。回到台北后,任祥终于把这套书的终极目标定下来了——“传家”。她要把她所知道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完完全全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任祥老师对《传家》的编纂顺乎自然,她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卷,按“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讲述中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家什用度和礼俗风尚。这套书文字优美且可指导实操,插图精良足以按图索骥,无怪乎白先勇先生称之为“美的百科全书”。

谈《家传》,也不可能不谈任祥老师。

久闻任祥老师的盛名,但自我供职新星出版社后,才有缘结识任祥老师,首次见到她,是二〇一八年四月的北京。任祥老师一直以来就希望能把《传家》翻译成英文并在海外出版,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为此,我安排了一次任祥老师与海外出版方的会面。我带着哈珀克林斯出版集团的版权总监露茜女士,来到东三环的一处会议室,第一次见到任祥老师。短暂寒暄后,双方直奔主题。任祥老师全程用英语向露茜女士娓娓道来,不仅把一位母亲希望子女继承传统家风的殷殷深情真挚表露,而且也把中华生活智慧的独到之美精准传递。

这次沟通,让这位国际版权行家对《传家》刮目相看,她当场应允把《传家》推荐给英国和美国的编辑同事。这次会面也成就了二〇二一年《传家》英文版在英国出版,并行销欧美图书市场。看来,美好事物的传播可以跨越文化差异。

谈《家传》,更离不开任祥老师关于中国人家庭生活日常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在任祥老师看来,家的传承是在一餐一饭的味道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任祥老师对食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个家里“吃饭皇帝大”!《传家》专门有一个“以食为天”的类别,大篇幅讲述中国人的饮食,在其他类别里也时常涉及与食相关的内容,《家传》开篇就有七篇讲的是与饮食相关的故事。

一次,偶与任祥老师聊及炸酱面,任祥老师说在台北已经很难买到地道的黄酱了。我家常到北海公园边上一个胡同里的老杂货店买一种干黄酱,做出炸酱的味道非常不错,于是便买来一些送给她。任祥老师回到台北马上尝试用北京老式干黄酱做炸酱,果然还是传统地道的味儿。任祥老师特意发来亲手制作炸酱面的照片,并托我有空叮嘱店铺师傅保留好干黄酱的制作技艺。

任祥老师重视吃,在她眼里,味道是一个人的饮食记忆,而“胃道是一个人饮食记忆的点滴积累”,其实让全家人多花些时间待在一起,“回家吃饭”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任祥老师的饮食逻辑是:殊不知当自家味道定型了,自然的胃道就习惯了,家长们真是需要三思呀!温暖的家,必须是要能散发一种健康的独特传承的、让孩子的记忆流连不去的味道呀!

在任祥老师看来,家的传承也在一言一行的日常里。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七日,我邀请任祥老师在上海做一场有关《传家》的演讲。不料,头天夜里一股强台风掠过上海,暗自担忧是否影响台北飞上海的航班。好在天遂人愿,翌日下午,风和日丽,任祥老师准时来到黄浦江畔的建投书局。

任祥老师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不觉中,两小时演讲在阵阵掌声中结束。等我登台致谢,抬眼竟看到任祥老师的丈夫姚仁喜先生悄然出现,翩然立在场边,脉脉望着台上的任祥老师,真可谓妇唱夫随。后来得知,仁喜先生是专程陪任祥老师来上海的。我猛然记起,今天是“七夕”。

《家传》中任祥老师也生动讲述了父辈的日常言行。在她的记忆里,父亲热心善良,总是关心最需要帮助的弱势者。作者读小学时,父亲当家长会会长,当时老师的待遇微薄,他特别帮他们成立了“职工福利委员会”,这在当年可是闻所未闻的事!父亲对人好,不只出于关心和行动,而且从不说伤人自尊的话。

《家传》中有这样一段细节:(作者)初中时成绩不太好,有一次学校老师请他去,觉得让他没面子,内心很惭愧,担心他回来会数落我一番。没想到他一进门就说:“老师说你很爱笑,我听了很高兴!女孩子就是要笑眯眯的,将来先生累了一天回到家,太太臭个脸,那怎么行!我告诉你呀,笑容可掬跟好成绩,我当然要你笑容可掬呀!只要六十分及格就好!”

在任祥老师看来,家的传承还在一来一往的礼仪上。一年初夏,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一处院落又见到任祥老师,任祥老师首先送给我一件竹篮盛装的应季点心,竹篮是手工的,点心是她亲手做的。其实,《传家》里照片、绘图所展示的衣食物件,大多出自任祥老师之手。任祥老师总是特别用心地在不同季节从台北寄来礼物,有酷似点心的自制香皂,有形若香粽的私房乌龙,还在不同季节里刻有二十四节气字样的陶制篆章……这些年,总是在不经意间收到来自台北的惊喜,哪怕是疫情三年也没有例外。

在《家传》里,任祥老师精到地概括中国人礼尚往来的道理:首先要了解的是送礼的对象,大致上要先了解背景才不会送错;其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来是委托花店送礼,一定要讲明用途和性质,才能避免忌讳,如能亲自去挑选则更好;最后是,自己不内行的东西不要碰,因为风险太大,花了大钱还可能得罪人。

当然,美好事物的传递需要超越物质利益。我们在做《传家》第四版时,任祥老师问我,能不能把新版价格降低一些?我知道,任祥老师不仅自掏腰包做《传家》,而且还放弃了全部版税。试想,定价数百元,销售数十万册,版税收入自然不菲。任祥老师这么做,是因为念念不忘南怀瑾先生的嘱托,要让更多的寻常人家读到《传家》。

我没有理由不答应任祥老师,于是,《传家》的价格从原来的五百六十元,降到了今天的四百八十元,这在书价年年只涨不跌的当下,恐怕也是不多的例外。而这本《家传》定价不足百元,虽舍去了“有用”的内容,但作为一本“无用之书”,对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更有益处,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最初,任祥老师做《传家》是为了把美好的事物在自家传下去;后来,做《传家》英文版是为了把美好的事物传到外面去,再后来,做这本《家传》,任祥老师则是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该把自家的美好一代代传下去。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实现了绵延不断的传承与赓续。

《家传》装帧一如《传家》,保持着它固有而独特的美,不过,《传家》侧重色彩之美,而《家传》更显素雅之美。手捧这本《家传》,仿佛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家书,温暖而亲切。借用《家传》书末的话,这份传家之宝是送给许多人的:许许多多珍惜我们世代相传、独一无二的文化智慧的人们。

(稿源:中国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