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简牍中的智慧传递给未来
发布时间:2024-08-14 08:59:05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刘东浩 | 责任编辑:孙灵萱作者:刘东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
简牍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法律制度、文化科技、社会风俗等内容,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为文物和文化遗产,简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保护、研究、传承简牍,是意义深远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多年来,很多青年人积极从事保护和研究简牍的工作,挖掘简牍的多重价值,并努力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传播推广,使长时间沉睡于历史尘土中的简牍不仅得以重见天日,而且以生动鲜活的形象呈现在大众文化视野。
在笔者所工作的清华大学,活跃着频出成果的“清华简”研究保护团队。团队中的青年人,始终悉心地照顾着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从清华简入藏清华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作为骨干成员全程参与清洗、去污、去霉、杀菌、固定、拍照、登记编号、分类编排、缀合释读等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在前辈专家的培养带领下,青年人已经逐渐成为简牍研究的可堪重任的中坚力量,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严谨探索、协同合作、艰苦创新”的简牍研究经验。
这些青年投身于简牍研究的决心与毅力令人动容。放眼全国,湖南、湖北、甘肃等地的博物馆,迎来简牍专题展览的参观热潮,越来越多钟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加入保护传承简牍的队伍,简牍文化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接下来,我们需要集中精力,把简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继续推向深入。一方面,这一工作需要青年人保持定力、笃行致远,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简牍相关工作是艰辛的,需要耐得住性子、经得起寂寞。从古老的文字中汲取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智慧,有赖于青年人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和学术能力,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唯有如此,这项慢工出细活的研究,才能在有效的积累下取得进展、结出硕果。
另一方面,这一工作呼唤青年人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实现相关文化元素的时代性表达、创新性呈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尘封于历史长河的简牍并不只属于过去,它们记录着古代中国在诸子思想、律法术数、天文历法等方面的成就,有总结过往、启迪今人之用,能为我们今天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让这些古籍里的智慧更直观、更方便地为当今之人所读、所理解,最终为时代所用,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简牍是青年人的“好朋友”。保护和研究简牍,对青年自身的成长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通过汲取简牍中宝贵的思想智慧,能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能深化对于中华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提升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例如清华简《保训》一文中充满个人修为的智慧。“身滋备,惟允”“测阴阳之物,成顺不逆”等内容,告诉人们要言行谨慎,讲求诚信;要有辩证思维,尊重规律等。这些古训有利于帮助青年秉持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每一枚简牍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青年人有责任将它们的声音传递给未来。这些古老的简牍不仅记载了千年前的智慧,更激励着当代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宝贵思想资源,为推进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助力。每一枚简牍都是一段古老文明的闪光点,青年人的热情与智慧必将使这些闪光点串联成璀璨的文化星河。让我们共同努力,带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肩负使命,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研习透彻并发扬光大。
(本期选题支持:任欢 王冰雅)